看研究報告要知道的10件事
報章雜誌刊出、網路流傳的研究報告,經常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甚至是操作的參考依據。只是,研究報告花樣很多,有些的確是資深分析師的嘔心瀝血之作,實在有料、分析精闢,但也有很多報告是主力出貨的煙霧彈,誘惑投資人買進的陷阱。
要看懂研究報告的各種「眉角」,了解其中最重要的10件事,才能在爾虞我詐的股市趨吉避凶,投資順心而不受傷。
1 研究報告有內外資之分
瀏覽研究報告, 要先了解是出自外資或是內資,前者是以高盛、瑞信、花旗、美林等外資大型券商分析師所寫的研究報告為主,主要是提供外資法人參考,英文版居多,部分為中文版。由於跑外資券商的記者也能拿到相關資料,因此報紙上也看得到引用外資報告的報導。
至於內資則是指國內投顧或證券公司的研究報告,多數是中文版,主要是元大、日盛、群益等公司的產業研究員所寫的報告,是給該公司的客戶做為投資時參考,一般網友也很容易取得。
2 外資報告看科技股較準
投資台股的資金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外資,而外資大約有6∼7成的資金投資電子股,因此過去外資以研究台灣電子股為主。
台灣的電子公司大多全球化布局,要想掌握大型電子股的業績,必須全面了解全球供應鏈上下游的出貨狀況。由於外資券商在美國、歐洲、日本與中國都設立研究據點,可以進行全球的市場調查,也較能掌握台灣科技股的業績成長狀況,撰寫的研究報告自然比國內投顧或證券公司來得準確,因此想投資台灣科技股,外資的研究報告是重要參考資訊。
3 內資報告看傳產股較準
台灣傳統產業近年因為耕耘中國市場有成,業績恢復成長力道,成為主流類股之一。不過多數的傳產企業不像科技公司,每季會定期召開法人說明會,由負責人公布業績,甚至對下一季的市場狀況做預估,所以大型傳產公司的業績狀況,只掌握在公司主要經理人手中。
而國內券商領導人與這些傳產公司的老闆或經理人較有交情,有的甚至曾是輔導上市櫃的券商,容易互通訊息,因此想要掌握台灣傳統大型企業的業績,國內券商的研究報告可參考。
4 買賣評價有時是反指標
不管是外資或券商的研究報告,都會有助漲與助跌的效果。當股市多頭的時候,多數研究報告都是持續看多,因此初期會有助漲的效果。等到股市飆漲一段時間後,儘管研究報告仍繼續看多,股價卻不再持續創新高,此時很可能就是市場轉折的關鍵時刻。在這段時間,持續看多的研究報告會多如牛毛,可視為股價高檔的反指標。
相反地,空頭的時候,多數研究報告會大降股票的評等與目標價,但是若股價不再下跌,反而是買進股票的好時機,大降評等的研究報告就成為市場的反指標。
5 看實際動作比看報告準
看多或看空的研究報告,有時都會成為反指標,觀察外資與券商實際的買賣超狀況,反而比看研究報告更為真實可靠。
如果某家研究報告看多一家公司或產業,調升評等與目標價,投資人可以查詢證交所每日公布的外資與券商買賣超狀況,看看這些券商的客戶是否用真金白銀買進推薦的公司,如果買超持續一段時間,股價也確實向上攀高,就表示研究報告可信度很高,可以當做加碼投資時的重要參考。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2年2月號第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