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工作、35歲學投資、47歲退休,陳揚明的遲到早退人生
35歲才開始學投資,47歲就攢到億萬財富退休,目前66歲的陳揚明,迄今仍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一頁傳奇。
陳揚明在47歲那年從職場上急流勇退,毅然辭去安泰人壽副總經理的職銜與500萬元年薪,在花蓮買下一棟透天厝安居。大家總愛詢問,他實踐個人夢想的勇氣,與退休後「有錢有閒」的生活。
但是鮮少人知道,陳揚明不僅從職場「早退」,他還「遲到」——32歲才從德國返台找工作,到35歲累積了些許資產後,開始做理財規畫。也就是說,他在短短15年間,就靠職場本薪和業外投資,賺足了讓他安心退休的資產。
「我是國內做退休規畫的創始人,我認為想要退休,2000萬元是最基本的金額。我對自己的期望更高,一進職場就立下目標,希望退休時能有7、8000萬元。」現年66歲的陳揚明難得答應接受本刊採訪,他含蓄透露,最後真正退休時,累積資產是原先預期的1倍。由此推論,陳揚明退休時的資產高達1.5億元,還不包括天母的一棟房子。
父親中風 體認理財重要性
比一般人晚起步,卻比別人更早就拿到退休「資格」,本身有自覺很重要,不浪費任何時間做好資產累積這件事,而且要雙管齊下——職場薪資要進步,投資獲利也要成長,這樣才有辦法達到「遲到早退」的最高境界!
陳揚明從求學時就律己甚嚴,台大法律系畢業後,拿到獎學金飛往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留學,預計花7年攻讀刑法博士學位。但是念到第3年時,他發現台灣經濟已經逐漸起飛,繼續念書頂多回台當個教授,並不符合經濟效益,於是決定放棄學位返台求職。
返台前,他用打工的收入和獎學金,在德國自由的走逛了1年。「這1年對我的人生影響非常大!讓我得以深入了解德國文化與勤練德語,對整個歐洲的文化非常著迷。」陳揚明說,在德國這段時光,最受益的就是打開視野,對之後進入職場,接受外商文化及進行策略思考,都非常有幫助。
回到台灣已經32歲,堪稱是職場的「高齡新鮮人」,陳揚明以「起薪高」為選工作的第一條件。當時一般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僅7千多元,因此當南山人壽開出2萬多元的月薪聘請他當法務部主管時,他立刻答應。
希望起薪高,除了因為自己起步慢之外,陳揚明的父親在他返台前中風也是原因之一。「我看過報導,人的一生中,平均會有6年的失能期,需要看護照顧。我父母總共請了10多年看護,花掉1000多萬元!」陳揚明很早就從父母身上警覺到:如果沒有存到2000萬元,想要安養天年是不可能的。
況且,因為在德國的美好經驗,他也不想把生命中的精華時光全用在工作上,希望趁自己還有體力時退休,盡可能地走遍世界、吸收全球有趣的資訊和文化。想要壓縮工作年限,就必須提高收入,並且積極理財。
35歲時,陳揚明累積了第一桶金開始投資。和現在不同的是,當時是高利率年代,他充分運用這個特點:「當時政府想跟大企業徵收空地,又沒有這麼多現金,就發行年息13.5%、6年期的債券,向大企業收購土地。」
高利環境 放款就足以致富
企業拿到債券後,多半想變現,於是折價賣給法人機構,陳揚明遇到這樣的機會,馬上認購,「年息13.5%已經夠優渥,還遇到88折的折價轉售,等於年息拉高到15%上下。」除此之外,當時因為金融機構放款嚴格,許多企業會改向員工借款集資,年息高達18%,陳揚明也伺機參與這樣的活動。
如此一來,光是善用放款創造的年報酬率,就高達16、17%,陳揚明笑說:「那個年代除了倒會是最大的風險外,投資風險真的比較低,經濟也處在快速成長期,是我們這一輩運氣較好的地方。」
40歲時,陳揚明被美商安泰人壽(現已併入富邦人壽)挖角。他思索,「公司愈小才愈具備成長性,南山已經太大了,安泰卻是剛來台設點,又是外商,我在這樣的公司才有發展。」他進入安泰擔任副總經理一職,從行政工作變成全方位的管理職,薪水自然也跟著三級跳。
在安泰人壽,陳揚明是出名的策略先鋒,點子多、口才好,每天都工作超過12個小時。沒多久就從人壽副總經理,變成身兼安泰投顧、安泰財顧總經理,以及大陸投資核心小組成員,差點被派到大陸擔任安泰人壽駐大陸的總經理。
拼命三郎的工作態度,讓陳揚明的年薪不斷往上提升,退休前年薪已達500萬元,再搭配投資的獲利,距離退休目標愈來愈近。陳揚明也開始在安泰人壽內部進行一系列退休規畫的演講,可說是開風氣之先。(本文摘錄自《Money錢》29期封面故事)
@閱讀完整內容請加入Money錢官網會員
延伸閱讀:
>>晉身富豪的最後機會,35歲學投資
>>侯秀靜靠基金賺2千萬
>>47歲退休,陳揚明的遲到早退人生
>>不怕起步晚,陳聖儀46歲開始趕進度
>>20年存2千萬私房秘訣
>>6招讓你晚投資早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