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狂飆 3警訊防泡沫破裂
金市多頭持續10年,金價迭創歷史新高,期間漲幅最高達5倍多,金市泡沫是不是快破了?比較2波大多頭背景,再觀察破裂前的訊號,才能正確判斷。
任何一種商品, 如果有了「泡沫」,漲幅會難以想像;但若是泡沫破了、來不及下車,就要忍受重挫與長空,黃金也是一樣。1980年,金價急漲到前一波歷史高點每盎司873美元,泡沫正式破裂,不到2年就急跌到300美元。接著一波反彈行情結束後繼續破底,一路維持長空走勢至2001年的低點250美元。
前波金市泡沫破裂,最深跌幅達到7成,長空時間長達20年,相當慘烈。而相較於股市泡沫,金市泡沫更難觀察。股市是大眾市場,泡沫期間投機風氣大盛,幾乎是全民運動,從很多社會現象就能輕易觀察,再加上股市循環較短,資深投資人多少都會遇到泡沫破裂。金市則屬於小眾市場,參與者較為特定,且前一次泡沫破裂,距今已長達30年,目前大多數的投資者,大概都不曾見識過金市泡沫破裂。
泡沫破裂前價格噴出
象徵集體焦慮飆到最高
金價從2001年起漲至今,連走10年多頭,漲幅也已高達5倍多,由於多頭持續時間已經破紀錄,價格又迭創歷史新高,金市會不會泡沫化?泡沫快破裂前,有沒有徵兆?只要學會觀察,不僅能賺到可能的泡沫財,還能全身而退。
臺銀貴金屬部副理楊天立表示,根據前波經驗,金市泡沫快破裂時,金價會噴出,反映出當時的集體焦慮,從政府到庶民都陷入恐慌氣氛。而想要預測這一波的金市泡沫,須先回顧前一波大泡沫的形成背景。
楊天立指出,前一波的金市多頭期間是1972∼1980年, 又可以分成2個階段:第1階段是1972∼1975年的上漲,主要反映美國取消金本位制,金價從以往固定的「1盎司=35美元」脫鉤,大漲到近210美元。
第2階段是1977∼1980年的上漲,主要反映第2次能源危機與中東危機。楊天立指出,當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用石油當武器,緊縮石油供應打擊西方世界,全球陷入惡性通膨,各國幾乎都是2位數的通膨年增率,美國也不例外。
1979年又接連發生蘇聯入侵阿富汗、伊朗革命人士占領美國大使館,中東危機背後代表美蘇二大強國的緊張對峙,大戰一觸即發。惡性通膨與戰爭危機同時降臨,美國的經濟與政治地位都受到嚴重挑戰,美元大貶、美元指數不斷破底,金價隨著世人的集體焦慮而飆到最高點,買黃金就像買保單,因此金價再從250美元急漲到873美元,1年間大漲近2.5倍。
當時台灣仍在動員戡亂時期,黃金被列為「國家總動員物資」,金、銀都被當成外匯管制交易,民間不得自由買賣。據了解,當時漁船返航的壓艙貨幾乎是一箱箱的金條、金幣,黑市與走私盛行,是那波泡沫破裂前台灣的特殊現象。
在香港,黃金卻是自由開放,當時銀樓店面湧現搶金潮,銀樓的樓上是店家自設的小型交易所,人聲鼎沸,回頭看當時黃金交投熱烈的程度,就是泡沫快破前的徵兆之一。
2 波多頭本質有異
歐美債務與油價是主因
當時美國聯準會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決心打擊惡性通膨,不斷上調聯邦基準利率,最高來到17%。並大幅提高黃金期貨交易的保證金,使黃金的投機成本大增;而當美元存款利率激升到2位數,黃金0孳息的缺點就會被放大;美元指數大反攻,代表對美元的信心開始回升;中東危機也未提升到大戰規模⋯⋯因金融與軍事造成的亂世均逐漸和緩,金市泡沫正式破裂。
了解前波泡沫形成與破裂的背景後,投資人也要進一步了解2波大多頭本質的差異。楊天立表示,2波金市大多頭形成,都有美元信任危機與地緣風險,但是這一波跟前一波相較,本質有相當差異,這一波他會特別再看2大面向。
第1個面向是歐美主權債務風險是否持續。這是不同於前波大多頭年代的因素,如果這項風險大幅降低或是解除,金價當然也少了一大舞台。但是中短期內,政府舉債占GDP 比例遠高於當年,且不管是歐債或美債,都是借新還舊、或是展延期限,違約倒債可能性大增。
第2個面向是通膨與政府抗通膨的決心。上一波大多頭的主因之一,是油價大漲引發惡性通膨,是政治性因素造成的;這一波油價居高不下,主要是經濟性因素,是新興市場的需求支撐,加上政府保就業、刺激經濟的決心勝過抗通膨,只要政府不採取激烈升息、激烈緊縮貨幣供給,金價仍有表現空間。
留意3大訊號
泡沫破裂前快賣金
了解2波多頭時空背景的差異後,接著再將目前情勢跟前波相較,檢視目前金市是否有泡沫快破前的跡象?
觀察1 波動度是否飆升?
當行情頻繁出現大漲大跌,一有利多就出現不理性的上漲;一有利空就出現崩跌,代表籌碼開始不安定,漲跌波動度加大。1970年代的大多頭,2個階段大漲時,現貨金價的波動度都曾飆升,特別是1980年泡沫破裂前,月波動度與年波動度甚至飆到90與50以上。
2001年以來的大多頭,主要是在金融海嘯期間出現波動度飆升現象,近期金價雖然迭創歷史新高,但是波動度不僅未創新高,還呈現下降趨勢。很多人會擔心這一波多頭的金價已經大漲5倍多,但是楊天立指出,1970年代金價甚至大漲近24倍,因此不能以絕對漲幅、或是迭創新高作為泡沫指標。
觀察2 新興國家央行買盤
1978∼1979年,很多國家央行大買黃金,因此有人認為,目前又出現新興國家的央行積極買金現象,行情應該已近尾聲。楊天立表示,當年各國央行黃金儲備占外匯比例高達61%,表示央行再買空間有限,現在平均則只有11%。
進一步細看各國比例,歐美為45%、亞洲新興國家平均1%,當中印等亞洲新興國家比例逼近5∼10% 的話,表示黃金的最大買盤開始減弱,才要擔心金市泡沫與泡沫破裂。
觀察3 散戶有無搶進?
就像股市資券大增,籌碼由大戶轉到散戶時,行情已近尾聲,金市也可觀察散戶指標。目前中印等國雖然民間買金熱絡,但占資產或資金比例仍低,而銀樓密度更高的台灣,散戶指標可能更具意義。
從菜市場出現K 金收購攤、盤商積極到府收購來看,民眾賣金仍然多於買金。當民眾開始產生風險意識,學習大戶轉移部分資產到黃金時,瘋狂搶進,且只進不出,當占資產配置比例過高時,才是警訊。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1年8月號第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