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輕理財

實體銀行將消失?網路交易一個月內達到千萬筆!

An awesome picture
知名商業未來趨勢家預言
顧客將逐漸跟實體銀行說再見


科技發展從硬體邁向軟體服務,AI科技及大數據的演進,讓金融業成為下一個最有可能被改造的產業之一,面對波濤洶湧的數位科技浪潮,銀行該何去何從?

你可曾想像過科技讓未來的金融服務變得完全不同?我們都熟知上太空需要搭乘火箭,但在科技狂人馬斯克(Elon Musk)出現之前,所有的火箭設計,都是從二戰時期德國發明的V2火箭開始演進,而後科學家所做的,則是不斷地優化當時的裝置罷了。直到馬斯克成立SpaceX,以「第一原理」思維為基礎,回到設計之初,重新探討火箭的設計目的,在那之後才終於有了飛速的進步。

所謂的「第一原理」是指每個事件中所存在的最基本命題,不能被違背或是刪除。第一原理可用於回溯事件的核心本質,並思考如何去執行。例如:賈伯斯(Steven Jobs)所設計的iPhone,重新定義電話、瀏覽器、音樂播放器,再整合成個人化的智慧裝置,跳脫了以往優化裝置的思考,可為使用第一原理的最佳範例。

同理,著手創造金融科技,就必須回到客戶需求的探討,接著才是產品設計。對於未來銀行的雛形,美國知名商業未來趨勢家布雷特.金恩(Brett King)在其著作《Bank4.0金融常在,銀行不再?》一書中提出了全面性的討論。
 
以顧客為本
金融服務的嶄新面貌


布雷特認為,未來10年銀行平台將透過①創新技術、②用戶體驗設計、③利用網路效應,以及④創造性的方式來了解客戶的行為,進而達到差異化效果。簡單來說,也就是未來的銀行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提供客戶金融服務,不再限制特定場域才能使用,並且必須將「解決客戶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再以金融產品為中心。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認為:「未來的金融科技應該建立在:公平、效率、創新。」舉例來說,玉山銀行推出的「e指房貸」服務,只要透過簡單3步驟就能試算房貸方案,並且還提供裝潢預算配置等服務。

這類簡單快速的應用,顛覆民眾對於貸款,以及繳交複雜申請文件要跑銀行的傳統觀念,透過公開資料所試算的房貸方案能在1天以內核准。布雷特在《Bank4.0》一書中不斷地提到,未來的金融服務必須要有即時提供內嵌的功能。其關鍵就在如何從顧客的角度出發,在任何地點與時間滿足顧客的需求,不能再以冷冰冰的科技,或傳統金融業的角度出發。

科技演進 法規鬆綁
金融科技前景可期


對於10年後,銀行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布雷特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家完全倚賴實體分行來獲利與經營客戶關係的銀行,或是一家只提供數位業務、完全仰仗數位通路的挑戰者銀行,哪一個生存機會大?布雷特的看法是,雖然實體分行不會在接下來10年間消失,但對日常銀行業務來說,分行的相對重要性一定會降低。

書中提到一項有趣的數據,澳洲新確銀行執行長麥可.卡麥隆(Michael Cameron)在2016年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短短數年,我們看到實體據點造訪率下跌了30%~40%,不過網路上互動的成長非常可觀,在智慧型手機上執行的交易筆數在1個月內從0增長到1,150萬筆。」在未來,的確會有更多的金融服務從實體銀行轉向至數位通路,而這樣的演進需要倚賴大量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慧的幫助,讓客戶能有更良好的金融體驗。

如今,國際上許多國家都開始積極籌備金融科技發展計劃,台灣從銀行端、學術界及科技業大量投入金融科技基礎端的討論與研發,計劃聚集更多的人才,共同創造更好的體驗模式及架構。

政府也開始向各部會積極協調,並鬆綁法規,成立監理沙盒機制,強調未來應朝向「安全、便宜、快速」的角度發展,而《Bank4.0金融常在,銀行不再?》一書所勾勒、架構出未來10年金融科技的完整路程,可視為2019年必讀的商業書籍之一。

理財工具推薦

  • 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 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 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