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呆保單保住血汗錢 每月2千元也可買千萬保障
現年43歲的單親媽媽陳曉美,育有一子,月收入約4.5萬,過往因為被保險業務員好友勸說,在懵懵懂懂下買了年繳三萬元,保額200萬元的終身壽險保單,加上醫療險、癌症險、重大疾病險、投資型保單等,一年她跟兒子兩人年繳保費就超過十萬元,如今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
試想,你是否曾在保險業務員朋友的遊說下,不瞭解保險的概念及自身需求,也或許因人情壓力而買了很多保單?但可能對自己保額有多少、內容保障什麼,總是搞不清楚?
其實台灣人繳起保費毫不手軟。根據保發中心去年7月底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台灣保險密度(即每人平均保費支出)是全球第六、亞洲第二(僅次於香港);保險滲透度(即保費收入對GDP的比率)則是世界第一,換句話說,國人平均每個人、每年花買保險的費用大約15萬元;但根據信評機構惠譽去年10月發表最新報告,2017年台灣人均所得是23573美元(約台幣71.3萬),台灣人每年心甘情願地把21%的所得繳給保險公司。
對應這兩個數據背後隱藏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保戶所繳交的保費,是否符合自身的需求,買到最需要的保障,很多保戶往往在完全不了解保險商品的情況下,每年繳交高額保費,保障卻少得可憐,也很容易產生買過多或不必要的保險,而造成浪費的狀況。
用雙十原則檢視 保費是否過高
根據「雙十原則」適當的保費支出應該是年收入的十分之一,適當的保額則應是年收入的10倍,從數據21%來看,顯然許多人並不符合雙十原則的「第一個十」,保費支出占薪資比例過高,不僅對自己造成財務壓力之外,也壓縮到可以將多元的錢做其他投資理財的規劃。
買保險不僅要有「雙十原則」概念外,從2018年利變型壽險(即儲蓄險)佔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50.4%。可見台灣民眾往往產生3點錯誤觀念。
1.儲蓄險是存錢工具:民眾總認為買了保險如果沒有用到就是浪費,因此買了很多還本型險種,或是買很多儲蓄險,而忘了保險的初衷,以為買保險可以把錢拿回來又有保障,一舉兩得,將儲蓄與保險混為一談。
2.保險可以投資獲利:隨著投資型保單及儲蓄險問世,很多人對保險有了偏頗的觀念,買保單可以達到保障及投資獲利雙效功能,去年超夯的「目標到期債基金」保單,可說是投資型保單新寵。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前2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超過5成是從連結目標到期債保單而來。許多人會認為投資型保單具有部分保險功能的穩健型投資工具,但保險規保險,要有穩健的獲利還是要靠其他基金等理財工具,因投資型保單有部分保費會被用做投資,保障層面相較會少很多。
3.終身真的比較划算:對民眾來說,買保險就是要買終身險才有保障,這也是終身型產品一直是保險公司業務員愛賣的商品,終身型的保單通常保費較高但保障少,通常並不需要終身保障。
保險還是要回歸保險本質,以保障為目的,投資跟保障還是要有所區隔,再者,人生的每個階段需求會有所不同,保單也要適時做調整,但若以薪資有限的上班族來說,一個月花不到3,000元,其實就可以買到千萬元保障,可以掌握4大原則:
1.產險公司意外險保費較壽險公司便宜
意外無所不在,所以保費較低、保額卻可以衝很高的意外險一定要保,而且保額至少要先買到500萬元,目前產險公司及壽險公司都有銷售意外險,兩者保單條款幾乎一樣,但產險保費約是壽險的三分之一。以某家產險 基本型意外險為例,購買保額500萬元,外勤上班族(限職業等級第2類)1年保費約3,743元,內勤上班族(職業等級第1類)1年保費約3,057元,就能享有意外身故、殘廢500萬元、意外醫療實支實付型最高3萬元的保障。
2.定期險保費較終身險低廉
一般人買終身壽險,是繳費20年後,可享終身保障,如果滿額還有年金可領回,因此保費較高;其實也可投保定期險,可以用少少的保費買到高保障,也就是保戶與保險公司約定一段期間,在這段期間身故,就能領到高額理賠金。
1年期定期壽險屬於1年1約,雖然保證續保,保費卻會逐年調漲,如果擔心保費逐年變貴負擔不起,可找尋保費固定的方案,譬如有時保險公司會推出專案,不分性別、職業,免體檢,每年保費固定可能不到2000元,就能擁有100萬元壽險保障,最高可續保到65歲,每年保費維持不變,相關專案內容可以詢問保險業務員。
3.善用團保加強保障層面
利用公司團體保險,向保險公司洽談專案險種,保障內容包括身故保險、一般住院、癌症醫療及門診手術等,價格相對便宜許多,又能享有基本保障,年繳保費也不過幾千元就能辦到。
4.善用產險公司推出的健康險套餐
產險公司推出的健康險套餐。例如某家產險公司推出,30歲男性,第1年保費只要3,920元,就能享有6大保障,包括:住院1天理賠1,500元(含看顧金)、外科手術保險金3萬元乘以手術等級所對應的倍數、加護病房每日2,000元、燒燙傷中心每日3,000元、意外傷害保額50萬元、意外全殘增額保障500萬元。
人生風險無所不在,意外或疾病隨時會降臨,但是,只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做好完整規劃,相信可以將風險的影響降至最低,為未來做好安全的保護網。
由於許多民眾都買了很多呆保單,《Money錢》於2019年9月,舉辦第1屆「《Money錢》AI保險大賞」,利用最客觀的標準,並透過AI演算法,篩選出全台灣CP值最高的「低保費、高保障」保單,險種包括定期壽險、實支實付醫療險、定期重大疾病險、定期重大傷病險、定期失能扶助險、定期一次給付癌症險、定期住院型癌症險。
民眾可以先依照自己的財務需求,具體算出壽險、醫療險、失能險的保額,然後再根據「《Money錢》AI保險大賞」篩選出的高CP值好保單投保,就能用最少的保費,買到最大的保障。
當民眾用最少的預算買到足夠保障後,再將省下的「差額保費」用於長期投資,就能解決老後「活太久」的長壽風險,讓每一塊錢發揮真正的價值,獲取更大的投資效益,也同時讓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