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眾人眼中高材生、人生勝利組卻淪為臨時工?他用淚水道出:做錯這件事,讓我面臨到長照悲歌
身為家中獨子的小劉,從小到大都是親友、師長眼中優秀的年輕人,一路建中、台大畢業,畢業後在職場上的表現也令主管們滿意,一提到他就會忍不住稱讚他是個認真、負責的年輕人,在升遷過程中也相當的順利,還沒三十歲的他,已經快速在一家傳產的大公司中升到經理一職。
但人生事計畫趕不上變化……,小劉媽媽幾年前因車禍變成殘障人士,從此只能坐輪椅,原本是爸爸負責照顧媽媽,但爸爸後來也得了腦瘤,原本計劃休息一段時間照顧爸爸,誰知道爸爸開完刀後,從此就沒醒過來,只能用呼吸器維持生命。原本家庭只靠小劉一個人在賺錢,因父親的醫療費要花錢,且每個月光是請看護的照護費一個人就要2~3萬起跳。
小劉為了照護父母,只好辭掉工作,就這樣小劉自己獨立在家照護父母過了好幾年,僅靠以前工作時所存下的錢過活,但近來一家三口開始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為此小劉只好暫時去找份臨時工作,只為了讓自己不要繼續跟外界隔離,也可勉強有份工作養家又可以時間照顧父母,當他有臨時工作時,就請隔壁親戚協助照料一下父母。
此時,小劉想起當初父母其實買了很多儲蓄險,但後來深入了解才發現父母每年所繳的保險費,都是幫小劉購買儲蓄險,父母本身卻完全沒有為自己規劃任何保單,隨著父母相繼面臨需要長期照護,但小劉也無力繼續繳交儲蓄險保險費,但一旦解約又不划算。
其實「保錯對象」、「保錯商品」、「弄錯優先順序」都是很多人面臨的投保盲點,事實上,投保壽險的目的在於萬一發生不幸導致身故後,理賠金可以讓遺族繼續生活下去,家庭經濟不至於陷入困境。不妨透過以下二種方法為自己做好完整的保單規畫及預算考量。
一般而言,大都用雙十法則來規劃自身的保費,比較常聽的計算方式有「保費預算法」、「收入倍數法」等兩種。「保費預算法」是的保費必須是家中經濟年收入10分之1;「收入倍數法」是家庭經濟支柱的保額必須是年收入的10倍,年收入70萬元保額應達700萬元。
另外,還有身價預估法,雖說人身無價,但預估未來可產生的經濟效益收入,即是「財產價值保護」的觀念;例如現年45歲、預計60歲退休,未來15年的平均年收入可達100萬,其身價即為1,500萬,保額也應以當時的身價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