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2千元買投資型保單vs買基金加壽險,20年後結果驚人!
如果每月只能存2千元,買投資型保單真的是「保障+投資」一兼兩顧嗎?這應該是很多小資族的疑慮。其實,只要做個比較就知道。以下以一位25歲小資男做試算:
方案1 小資男買1張變額萬能壽險(甲型),並連結全委代操帳戶,月繳保費2千元,壽險保額77萬元,連續繳費20年,年化報酬率5%,第20年保單帳戶累積66萬5,172元。
方案2 小資男每月拿出2千元,自行在基金銷售平台選擇1檔全球股票型基金,假設投資20年、年化報酬率同樣5%,累積81萬4,916元。除了投資,再買1張20年期定期壽險保額77萬元,年繳保費1,771元。
以結果來看,小資男似乎應該選擇第2方案,因為同樣20年都擁有77萬元壽險保障,但到第20年底累積的資產卻比方案1多了14萬9,744元,即使額外支付了20年定期壽險總繳保費3萬5,420元,還是比方案1的資產多出11萬4,324元。
5年內不解約
選「後收型」較划算
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異?「關鍵在於費用差異。」錠嵂保經台北南西通訊處處經理孫成翰指出,前收型變額萬能壽險前5年保費費用高達150%,也就是前面5年投入的保費,被扣掉高額費用後,拿去投資的本金變少,所以錢滾錢的效率就會差。
「如果5年內不會做保單解約,可考慮後收型。」孫成翰以安達人壽1張後收型變額萬能壽險解釋,前面5年不會收150%的保費費用,但每年會額外收取保單帳戶價值約1.98%當作保單管理費,只有前3年解約要收取解約費。
比較前收型和後收型變額萬能壽險(詳見P.91表格),就可以知道,同樣月繳2千元,後收型因不用繳前面150%的保費費用,有更多的錢進入投資帳戶投資,在費用較低、投入本金較高的情況下,假設同樣報酬率,後收型投資型保單累積資產的速度會比較快。
核心+衛星配置
降低投資風險
這就跟挑選任何投資工具一樣,最好選擇費用(手續費)較低的理財工具,才能降低投資成本,用更多本金錢滾錢。
正因投資型保單的「保費費用」非常高,因此本刊建議小資族,最好還是把保障與投資分開,利用定期壽險+定期定額買基金,靠自己手動打造「保障+投資」組合,節省投資手續費,讓財富累積更有效率。
如果還是想要選擇投資型保單,用1張保單同時搞定保障+投資 ,那就不用管被收取多少費用,而且還要堅持至少持續繳保費10年以上,甚至更久的時間,唯有長期持有,才能仰賴複利效果,把前面被扣掉的高額費用賺回來,同時看到明顯的財富累積成果。
至於保守族可以買投資型保單嗎?孫成翰建議,可以用「核心搭配衛星」的概念來降低風險。假設每月可儲蓄的金額是2萬5千元,其中2萬元可買1張傳統還本儲蓄險當作核心,這樣就能確保退休後每月的基本現金流。
剩餘5千元可買1張投資型保單當作衛星,這樣就算投資型保單賠錢,也不會影響退休生活,萬一很幸運,投資型保單賺錢,就能利用這筆錢提高生活品質,當作退休後的旅遊基金或美食享樂費,讓退休生活過得更多彩多姿。
想看文中圖表和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 2020年1月號《Money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