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靠「時間管理」,學生時期打工6年內就存下200萬!
設定目標拼命存 6年攢下200萬
家庭帶來的不安感,讓陳怡彣早早立定存錢目標,大學與研究所時,更靠著時間管理存下人生中的兩桶金。現在的她積極提倡「時間資本」,教大家學會管理時間,讓生命轉變。
留著一頭清新短髮、談吐中洋溢著熱情、自信,有「時間管理達人」之稱的陳怡彣,早在大學時,就靠著過人毅力身兼數份工作與家教,存到她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喜愛挑戰自我的她,在就讀研究所時又設下存第二桶金的目標,只用了一半的時間,就存到第二個100萬。
回憶起存錢動機,陳怡彣不避諱地談起家庭,她說,自己有個酗酒後會動粗的父親,所以家對她來說,並不是個讓她感到溫暖與安心的地方,反而是學校給了她歸屬感,成為年少時的避風港。在學校,陳怡彣想獲得老師給的糖果或貼紙,會盡全力表現良好,拿到「甲上上」的作業評分,那時「存糖果、貼紙」讓學生生活充滿了能量、樂趣。
對家庭懷抱不安全感
激勵自己拼命存錢
國中時期陳怡彣就讀民俗體育班,除了上課,放學後還要練習扯鈴,老師教誨她:「不可以只會運動,不會念書,變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因此她拼盡全力讓自己每個表現都能超出老師的期待,成為課業與運動兼顧的好學生。處在這樣的環境裡,「看著目標,存下好表現」的種子開始在陳怡彣的身上發芽,陳怡彣也漸漸被型塑成一個為了完成目標會極盡努力的人。
15、16歲時,陳怡彣面對父母可能離異的情況,擔心生活中出現不可預期的變數,開始認真思考要如何存錢;她當時想,若自己有存款,即使父母離異,她也能一肩扛起照料弟妹的責任。因此在高中時,即使一個月只有3,000元零用錢,陳怡彣訂下每月存1,000元的目標,然而扣除交通費與白天餐費後所剩不多,最後她只能採取「晚餐吃白飯配胡椒鹽」的激進方式;10個月後,她存到人生中第一個1萬元,這1萬元讓她初嘗金錢自由的滋味,也激勵她往存錢的道路上積極前進。
上大學後,陳怡彣除了設立考取台大研究所的目標外,還設定要存下100萬元的目標。陳怡彣坦言,家庭狀況促使她毫不猶豫地存錢,因為金錢可以紓解家庭環境帶給她的強烈不安全感。於是只要有打工機會,她都不拒絕,在上課與打工的規律作息中,她不間斷地持續存錢。
訂定存錢的階段性目標
積極提升自我、紀律執行
自認是「目標狂」的陳怡彣說,為了要考取台大研究所與存到100萬元,她將打工的收入全都存入帳戶,每個月固定只領5,000元生活費,「當時的時薪75元,若想要存到100萬元,每天平均要工作9小時,這對還是學生的我來說不可能!」
有目標還不夠,還要有可行性高的計劃,因此她將100萬元細分成4年,並設定一、二年級時每個月至少存1萬元,三、四年級則提高到每個月存3萬元,如此一來,每年只要存下100萬元的一小部分,循序漸進下,4年後擁有百萬存款就不會只是空想。
如願錄取台大研究所後,由於大學累積的家教工作經驗與能力,讓陳怡彣身價幾乎是以2倍提升,不斷挑戰自我的她,又設定2年存下100萬元的目標,並且靠著自律與毅力,再度順利達標。
回顧大學與研究所的6年,陳怡彣將生活重心切割為3大塊:學校課程、家教、工讀,將近2千多個日子裡幾乎不曾請假缺席。而她成功存錢的關鍵,在於清楚設定目標,擬定可行計劃,並且有紀律的執行。
存錢讓身心自由
將時間投入更遠大目標
因為拼命存錢,陳怡彣研究所畢業後已經擁有2桶金以上的經濟實力,金錢對她而言,已不單單是消除不安全感的工具,更讓她擁有依照自己意願去工作或生活的自由。
因為在打工與存錢的過程中,了解到時間的寶貴,也發現自己喜愛與人相處、分享好觀念,讓陳怡彣找到人生的下一個目標——創辦「Life Designer影響力行動家」,並擔任執行長。她致力提倡「時間資本」的觀念,讓更多人一同重視時間,提高存錢的成功率之外,也幫助人們拓展生命的寬度。
對於想存錢卻沒理財經驗,而來找她諮詢的人,陳怡彣建議,要先分辨生活中哪些是真的需要,哪些只是慾望,才能規劃存錢目標與支出預算。特別的是,陳怡彣並不會直接給予方法解惑,而是向對方分享自己的經驗。她常舉自己大學的例子,當時她先存了35萬~40萬元的緊急預備金,多餘的金錢才用來投資。
「一定要把錢放在會長大的地方!」陳怡彣說,自己起初只是傻傻地把所有收入存到帳戶,後來才從基金開始學習投資,如果當時能早點知道被動收入的價值,或許資產就能存得更快、累積得更多。
「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也正是因為這個驅動力,讓我更珍惜時間、不隨便浪費錢。」談及未來規劃,陳怡彣雙眼閃爍光芒地說,想在35歲時成立基金會,雖然還只是藍圖,希望能如偶像之一的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一樣,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讓她所擁有的時間與金錢發揮無限且有意義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