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保險

壽險業用小錢玩大錢?! 賠了2千億匯損!

An awesome picture

買儲蓄險當存錢工具
竟讓我少賺1千萬元


台灣人愛買儲蓄險,連不適合買的民眾都掏錢,結果變成收支失衡的「儲蓄險奴隸」。「儲蓄險奴隸」為了繳保費而生活拮据,保險公司反倒在收進上兆保費後,成為超級投資大戶,每年坐領數百億元的股票股利、房產租金、債券配息,總資產膨脹到26兆元,成為大到不能倒的金融巨鱷。為什麼壽險公司賣越多儲蓄險越有錢?保戶買越多儲蓄險,反而買不起房,只買到財務焦慮,終日惶惶不安!買了不適合的儲蓄險,跟買錯股票、基金沒兩樣,不但會賠錢,還無法達成理財目標!

壽險業賠2千億匯損
保險公司不保險?


隆重的頒獎典禮上,台下掌聲四起,某家保險公司高層開心地接下「業務員最優」、「最值得推薦」共4大保險獎,他向保戶承諾,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提升優質服務。

然而,諷刺的是,攤開這間保險公司的財報,就會發現「表面說的」跟「檯面下做的」不一樣,他們拿保戶所繳的1千億元保費,大玩35倍資金槓桿的金錢遊戲,讓保戶存在保單裡的教育金、保命錢、退休金,陷入高波動的投資風險中。

磊山保經執行副董、精算師黃金木解釋,所謂「35倍資金槓桿」,是指保險公司股東只出1元本金,再拿保戶34元保費,做35元的投資生意,萬一投資虧損3%,相當於把本金都虧光了。

如果這間保險公司的資產雄厚,可以變賣土地等資產把錢償還保戶,但如果是中小型保險公司發生嚴重投資虧損,可能就會引發清償能力問題,甚至倒閉危機。

再把視角放大,從35倍超高財務槓桿的保險公司,移到台灣整體的壽險業者,就可以發現,資產規模高達26兆的壽險產業,就是在用小錢玩大錢。「壽險公司在玩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遊戲,狂賣儲蓄險吸收保戶數兆資金,再把錢拿去海外投資,彌補自己利差損的財務破洞。」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赤裸裸地揭開保險公司的真面目。

嚴重利差損成壽險業障
狂銷低利儲蓄險彌補虧損


這個「利差損」財務破洞,要回溯到早年保險公司銷售的高利保單說起。當時郵局定存利率高達9.5%,同一時期,許多保險公司賣的儲蓄險保單預定利率為7%〜8%,之後台灣利率一路下滑,最終躺在1.1%,而當初那些高利保單儼然成為保險公司的龐大負債,就像保險業務員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今天的業績,明天的業障。」

為了降低資金成本,保險公司也趁這幾年利率下滑之際,派出業務大軍、銀行理專,大量吸收低預定利率的儲蓄險保費,將保單資金成本壓低,「這就像股票攤平的概念,股價越低時買越多,降低成本,當股票上漲就可以打敗虧損。」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解釋。

光是近5年,保險公司靠新保單吸進的台幣5兆存款中,就有4兆的資金來自於壽險,也就是低保額高保費、保費有去有回,市場俗稱的儲蓄險。在舊保單持續繳費,新契約保費又像潮水一樣1兆1兆地湧進保險公司之際,業者卻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保單資金成本降低到4%至5%,憂的是,錢淹腳目,台灣投資標的少,利率又低,要獲取4%~5%報酬率的難度很高,於是金管會開放海外投資比例,讓數兆台幣保費轉換成美元等外幣,錢進海外買股票、債券,賺取更高的報酬。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截至2018年11月,壽險產業總共握有26兆3千億元資產,其中25兆是保戶的錢,保險公司的淨值(自有資金)僅1兆1千億元,淨值比率僅4.18%,明顯偏低;而在26兆總資產中,又有16兆資金是前往海外投資。

 

理財工具推薦

    • 時下最夯最好用的階梯式存錢法

    • 一年輕鬆存出$68,900

    • 每週準時提醒,存錢不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