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旬老翁賠光 600 萬血淚告白!做錯這十點,理錯財比不理財還糟...
電視上許多理財專家總是告訴觀眾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於是激起很多人想靠投資理財發大財的美夢,大家努力學理財,希望能在低薪當厭世代之餘,靠投資理財多賺一點翻身,卻往往忽略了風險,忘了守財才是理財最後一哩路。
「洪小姐你好:想請問你我手中儒鴻這檔權證可以出脫了嗎?……」回首多年前的某一天,傳真機傳來一封詢問進場購買一檔儒鴻權證是否該出脫的信,看完信內容後我不禁一陣難過心酸,信中是位83歲老先生,本該享受含飴弄孫的退休生活,但因不甘心一生辛勞工作的積蓄600萬退休金,因在股市中翻船了,最後剩下30萬元。
雖然兒子苦勸他放下吧!好好在家照料孫子即可,但老先生依舊心有不甘,因聽說權證可以小搏大,讓對權證這個投資理財工具完全陌生的老先生,一心只想著靠30萬翻本,於是將剩下身家30萬全投入買下當時很熱門的權證,眼看那檔權證也面臨跌勢,讓老先生一陣惶恐……於是寫信尋求協助,讓我不禁驚呼:「理錯財,還不如不理財!」
沒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及規劃,不妨先加強理財能力,而不是急急尋求錢。在微利時代,民眾或許也該好好思考一下人生理財的課題,現代人理財應該遵守十大守則,拒當「理財空心族」,不讓自己的口袋空空、腦袋空空,好好想想在投資理財路上是否也犯了這十大錯誤原則:
1.盲目追求回報率,忘了保本:通常很多民眾因為資金有限但又想短期賺大錢,異想天開想要「以小搏大」,想靠投資理財翻身致富,對於坊間人家號稱投資報酬率很高的理財商品或明牌就心動,卻不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觀念,投資理財需要靠長期規劃穩定增值,時間加上金錢的複利效果,絕對勝過暴起暴落的紙上富貴。
2.追逐高報酬率,忽略高風險:許多民眾對於投資理財賺錢的觀念偏差,不知投資就會有風險,忽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獲取高報酬率的後面其實伴隨著高風險,但民眾很少有人留意到投資標的的風險及波動性,常以同類型基金過去的績效來做比較,而忽略基金成立的年期及操作策略,例如近三年多頭市場成立的基金績效可能比成立十年中間歷經多頭及空頭洗禮的基金績效來得高,民眾在觀察這些趨勢分析時應同時分析其他數據做比較(例如標準差、夏普指數……等),才能做理性的投資參考。
3.長抱不賣,就會穩賺不賠:有些號稱理財專家總是教導大家購買股票就要鎖在保險箱裡,如此長期持有下來一定會有豐厚的時間報酬,對此我也曾奉行專家的話而產生迷思,所以當我的投資獲利高達40%時我也不會心動想賣掉,但是直到損失達20%時才驚覺需要做調整時,此時不免後悔不已。經驗告訴我原來隨便買不要賣的投資策略適合用在長期走多頭的市場,現今景氣趨緩多空不明的情況下,投資者不能再用「懶人投資法」,要注意市場經濟及產業是否有所更跌,需隨時做投資策略的調整,加上台灣產業平均生命週期不過十餘年,所以投資人要認知長抱不一定穩賺的觀念。
4.逢高就追漲,看跌就殺低:許多投資人常常沒有時間做研究,就愛跟明牌,喜歡追高殺低,只要看到市場起漲時,往往無法確定是暫時反彈還是突破壓力線會一路長紅,此時多半會抱持觀望態度,等到漲到一定程度,聽到大多數人喊進場時,就趕緊進場大量買股,此時上檔壓力浮現導致風險逐漸增加、獲利空間有限卻不甘願出場,追高殺低的投機行為不但未達到投資效益。
5.沒有設定停損停利點:很多人在股市投資賺到錢時,總認為市場還在多頭,此時賣出會少賺很多?再等幾個漲停版看看,但一等往往就好運勢已過,一旦下跌了更不願出脫,總覺得應是暫時回檔,不如加碼攤低成本,結果卻是越攤越跌、越跌越攤,最後套牢了,等到行情反轉卻是滿手股票卻苦無現金,建議投資要設停利停損機制,如此不但可克服人性的弱點,也不需每天煩惱多變的市場何時反轉?讓投資成為一種有紀律的管理行為。
6.基金當股票操作,短線進出頻繁:很多台灣客戶對於投資理財往往沒有耐心,缺乏長期整體性的規劃,例如在投資共同基金時都有錯誤的迷思,不僅認為投資基金穩賺不賠,還把基金當成股票短線炒作,短進短出結果是手續費反而侵蝕了投資人的獲利。建議不要將基金當作股票來操作,因為基金的投資標的畢竟是組合性的概念,短期內報酬也許沒有股票來得高,但它的風險也相對較股票低、波動性也較低,因為基金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的收益。
7.寧信消息面,不重基本面:聽著電視上自稱財經大師滔滔不決的談論股票明牌時,讓許多家庭主婦一時心動,進而一窩蜂的前進股市,形成台灣一股很有趣的文化,相對也看得出來有些投資人深信此道,因為有些客戶都是感性投資而非理性投資,很多客戶會去聽小道消息,沒有去分析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不信公司營運的基本面而貿然入場,這也是較偏技術面的迷思。
8.沒錢沒閒無法理財:很多人都會說,我每月薪水都打平成為月光族了,哪有錢做投資理財?事實上越是月光族的人越要正視投資理財這件事,在累積資產過程中讓理財被動收入逐漸取代工作收入,才有可能盡早達到財富自由的一天。
9.忽略通膨,定存為主:很多客戶覺得把錢放在銀行定存的投資管道是最穩定的理財方式,他們認為投資就會有風險,定存是最沒有風險的投資方式,可是通常將錢放在銀行定存的同時,可能會忽略了市場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影響,以目前銀行定存利率一年大約1%,民眾若是把錢放在銀行定存,經過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後,錢不但不會增值反而會因通膨因素而縮水。
10.忽略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很多民眾喜歡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投資工具都是固定的,例如喜歡玩股票,就會一直專注把錢全花在買股票上,但其實投資理財是必須做好妥當的資產配置,才能分散風險,另外,有些人自以為投資屬性很積極,但當被問及可以接受的虧損幅度時,卻又說自己無法忍受賠錢,由於對自己投資屬性認識不清而常選錯標的,這種客戶就是不知投資標的的選擇是依照個人風險屬性去決定。
總而言之,民眾最常見的迷思就是認為理財是別人的事,以為自己不需要理財,認為自己沒有理財也可以,不知道自己沒有去理財的風險與損失。而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藉著理財而讓自己的財務狀況更健康,讓每分錢發揮應有的效用,理財的主要目的並非要一夜致富,而是要幫助你穩定的增加積蓄,只要願意花點時間調整觀念,你也可以和投資專家一起,享受投資所帶來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