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藥膳 補冬從現在開始!
進補有許多學問,補錯了,可能不如不補。從進補的季節,到進補的內容,以及各種與進補有關之注意事項和禁忌,中醫師逐一為讀者說分明。
冬季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進補時節,但為什麼執著於冬季,很多人卻不得其解。中醫養生強調「跟著節氣過生活」,亦即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定律養生。春夏是借助大自然之生機與長勢,激發人體的生命力與成長力;而秋冬則是順應大自然的收勢,幫助人體進入休養生息的狀態,以為來年預作準備。所以「李思儀中醫診所」院長李思儀說,春季應多食植物種子,常至戶外透氣。暑夏濕熱,可喝消暑利濕的茶飲,多運動讓身體流汗,以避免暑氣羈留。乾燥的秋天要注意保濕潤肺,滋潤肌膚。陰冷的冬天則須暖身滋補,讓身體充滿能量。
選擇冬季進補的另一個原因,是冬季腸胃的吸收能力較佳。李思儀指出,冬季時,陽氣收於內,陰氣顯於外,此時四肢陽氣弱,腸胃反而有著較多的能量運化,在秋冬季節食用較潤補或溫補的食物,更容易吸收滋養身體。而溫補的最佳時機強調在冬至(農曆11月1日)前後,則來自「冬至/陽生」的觀念。冬至是人體的陽氣收藏至最低點,正準備要反向往上生發之際,此時進補,可替身體補充能量,幫助陽氣生發的比較順暢,來年春夏之際較不易生病。
依體質進補是首要原則
進補的目的是要利用藥材的偏性調整身體狀態,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需要調整的方向也不同,所以進補的首要原則,就是要依體質選補方。人的體質區分極多,有陽虛、陰虛、血虛、痰濕、血瘀、氣鬱……,若非經中醫診斷,一般人實難判別。李思儀建議,可掌握一個簡單的大方向,即體質的寒與熱。體熱的涼補,體寒的溫補或熱補,而平補是兩者皆宜。但也有些人體質是寒熱混雜、虛實並有,明明底子很虛,又有熱象,這種人吃補,也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出現許多不適應症,產生所謂的「虛不受補」的現象。所以,李思儀提醒,進補者食後若有任何不對勁,例如經痛、胃痛、白帶變多、拉肚子、口渴、心悸等,建議詢問中醫師再做調理。在不清楚自己體質的情況下,最安全的作法是請中醫師來替自己開食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