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輕理財

植牙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An awesome picture

艾莉因為牙痛劇烈到診所掛號,檢查後才知道原來是牙根嚴重蛀牙發炎,加上斷裂無法再支撐牙套,醫師建議應立即拔牙,並做人工植牙,否則一旦發炎至鼻竇,恐釀成鼻竇炎。但是一聽到植牙收費要10萬元,艾莉頓時不知所措,滿腹疑惑:「一定要馬上植牙嗎?植牙費用是怎麼算的?萬一失敗怎麼辦?」

根據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統計,植牙爭議躍居牙科醫療糾紛首位,小至植牙失敗掉落,大至傷及神經造成下顎麻痺等,其他主要糾紛還有:術前評估不周、植牙技術不佳、收費不實、醫病溝通不良等,當中又以「術前評估不周」導致手術失敗或傷害的爭議最常見。台北市牙科植體學學會公關主委黃怡豪醫師表示,植牙是一門專業的醫療技術,格外著重醫師的臨床經驗,就診前可先打聽醫師風評,就診後再針對術前是否有詳盡治療計畫做為評估,否則一旦發生糾紛,往往因資訊不對等、舉證困難而敗訴,就得不償失。究竟植牙要注意哪些事?專家告訴你!

 


 

1.選擇醫師應著重臨床經驗

植牙是一門專業的醫療技術,但坊間的牙醫師專業程度如何,並不是那麼容易判斷。黃怡豪表示,即使醫師資歷具有各種學會證書,或曾赴國外大學植牙手術進修,都不能證明醫師具備豐富的臨床手術經驗。究竟該如何挑選?他建議,可以在術前訪談、諮詢的階段,詢問該醫師是否曾經執行過和自身情況相似的手術案例,請醫師出示醫療紀錄或照片做為證明,「醫師如果成功執行過相似的手術,對患者來說,也比較有說服力。」反之,如果醫師沒有類似的手術經驗,就得考慮換診所。


2.設備新穎 不等同技術佳

坊間許多牙科診所強調設備新穎與精良,黃怡豪解釋,具有精密的設備儀器,對於治療前的診斷確實有幫助,但是根據經驗,通常只有遇到比較複雜的手術,例如植牙區的骨質條件不佳,或軟硬組織的外形與含量不足,才會藉由一些臨床診斷工具,例如口腔斷層掃描來評估,即使診所本身沒有設備,通常也會找其他醫療單位合作來協助診斷。他強調,民眾應該要了解,器材固然有其必要,但是設備砸錢就能擁有,臨床經驗不足,卻不是儀器能彌補的。


3.無植牙專科 別誤信廣告

琳瑯滿目的植牙廣告,讓人誤以為有「植牙專科」科別,其實在學界與實務界都沒有所謂的植牙專科,只有牙科門診,也沒有植牙碩士、植牙博士的學位,只有口腔生物學碩士、博士。根據衛福部規定,只要有牙醫執照,就能進行植牙手術,不是非要植牙專科才行。有些大型醫院或診所會將植牙手術分成「動手術」和「裝假牙」兩階段,由不同的醫師負責執行,這是因為遇到手術比較複雜的患者,必須由對軟、硬組織較內行的口腔外科或牙周病專任醫師來執行更適當,裝假牙則交由口腔贗復科醫師執行。總之,不是招牌寫著「植牙專科」,就代表比較專業。
 

4.術前徹底了解植牙風險 

任何手術性治療都有不同程度的風險,研究指出,植牙失敗傷到下頷神經,造成嘴唇、牙齒、舌頭永久性麻痺的比例約有5~15%,不容忽視。怡登采風牙科診所醫師郭政傑表示,植牙除了傷口感染、出血,還有疼痛、腫脹或癒合不良、局部麻醉等風險,也可能會有比較特殊性的症狀,例如骨髓炎、蜂窩組織炎、鼻竇炎、敗血症、皮下氣腫、舌頭暫時或永久性麻痺感、開口困難等。因此,術前一定要先諮詢醫師治療過程、相關選擇和治療風險,再做評估。
 

5.告知健康及牙科病史

術前一定要詳實告訴醫師,過去牙齒拔除的原因,以及其他牙科治療的病史,讓醫師能詳盡評估目前的口腔狀況。個人過去病史,包括生理與心理方面,資料越詳實,越能讓醫師針對個人需求訂立良好的治療書,例如曾經心絞痛及心肌梗塞的患者,醫師會根據發生的時間點,決定進行單顆植牙或多顆植牙,有些甚至要先諮詢過心臟科醫師,才能選擇最佳治療方案。黃怡豪建議,如果手術前有做健康檢查,也可等報告出來,交由醫師一併做評估,或提供近1年的健康檢查報告。




 

理財工具推薦

    • 時下最夯最好用的階梯式存錢法

    • 一年輕鬆存出$68,900

    • 每週準時提醒,存錢不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