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這麼多 要找出真正賺錢的 看這2指標就對了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銷售的經驗,可能小時候辦家家酒,或是參加學校園遊會擺攤位就嘗試過了。賣東西,通常第一個念頭便是用「這東西成本是多少錢?我應該賣多少錢?」來判斷自己能不能賺錢,所以「毛利率」的觀念,在初嘗試賣東西時,就是重要的考量。
要賣多少錢,有時也不是自己一廂情願。如果市場上只有自己獨家,那當然可以賣很貴,但若是競爭者眾多,只好降價求售,盡量不賠本,這些都影響了毛利率的高或低。因此,在投資股票時,這家公司的產品毛利率多少,是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
史上高價股 必是高毛利率股
投資股票時,我們會傾向選擇「毛利率越高越好」,因為能夠賣到比產品成本高出許多的價格,代表這項產品有競爭力,買方願意花更多錢買。每一次企業公布財報,毛利率的變化都是法人優先關注指標,若是景氣、營收並沒有出現劇烈變化,毛利率卻有變動,也顯示這家公司的競爭力出現了消長。
即使營收獲利都向上,但毛利率卻衰退,投資市場會質疑:「是不是產品遭遇價格競爭,或是產品組合變差了?」如果公司宣布要切入新產品線,應該是個好消息,但新產品毛利率比原有產品差,投資市場反而會擔心影響獲利表現,由此可見得這項指標的重要性。
通常歷史上的高價股都是高毛利率股,不過,因為每個產業特性都不同,所以毛利率的高低最好是在同樣的產業中比較,跨產業比則容易失準。
有些產品的成本是「腦力」和「研發」,真正的硬體製作成本其實不高,這樣的產業毛利率就會很高,例如軟體產業、IC設計產業、生技產業。
或是有些產業強調「客製化量身訂做」,而不是生產大量標準品,或是引進國內廠商必須使用的產品,也能享有較高毛利率,例如工業電腦產業、設備產業、安全監控產業等。
還有當公司產品「有壟斷性質」,只有幾家獨大時,毛利率也會高,最明顯的就是電信業者,像是中華電。
有高毛利率的族群,自然也一定有低毛利率的族群。低毛利率代表產業競爭較為激烈,或是產品的區隔性不大,可以大量生產,所以買方不會願意出高價。
當投資人遇到高毛利率產業,可以先在心裡加點分數,遇到低毛利率產業,也必須先提高風險意識,但一定要記得,毛利率還是要和同產業的其他個股做比較,以及「連續追蹤」來確定走向。
就算屬於高毛利率族群的一分子,但若是大多數同產業個股都能有50%毛利率,該檔個股卻只有40%,那可能就是競爭力比同業差的象徵,不宜買進。即使是低毛利率的族群裡,該檔個股毛利率能明顯高於同業,通常是競爭力比同業好的象徵,可以考慮買進。
再則是,毛利率每季會公布一次,投資人可以把每一季公布的數據,拿來和前兩年的同期相比較,如果出現毛利率數據往上走,表示公司營運有進步跡象,反之,就是體質轉壞的警訊。
營益率可看出 公司最後能否獲利
細心一點的投資人可能會發現,為什麼有些個股毛利率很不錯,但後來結算全年獲利時,卻非常普通,甚至還虧損?這時,就顯示另一項指標「營益率」的重要性了!
營益率和毛利率不同的地方在於,毛利率是單純計算產品的利潤,但營益率會把營運的成本再計算進去,例如人事費用、水電費用、、租金等。即使產品本身的利潤很高,但是如果其他的營運成本更高,總結下來的營益率就會很低,甚至根本是負數。
投資人在認識毛利率之後,也要同時認識它的兄弟營益率,兄弟若能夠一樣優秀,股價才更容易往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