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保險

停售、匯率效應衝擊外幣保單 如何不讓美元保單越繳越貴

An awesome picture

今年首季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美元變貴,連帶也影響美元保單的投保買氣,金管會18日公布,今年前4月的美元投資型保單保費收入為13.78億美元,比起去年同期大舉下滑。

 

壽險業去年底到今年初宣布,今年主力商品是美元保單,大部分都預估會逾新契約保費的五至七成,但從結果來看卻是相反。根據金管會統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約新臺幣2027.68億元,年衰退16%;其中,投資型保單折合約新臺幣629.78億元、占比約37%;傳統型保險折合約新臺幣1397.9億元、占比約 69%,年衰退2%。

 

年初新台幣利變壽險停售、新台幣貶值加上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保熱潮,無形中影響了外幣保單銷售概況,金管會18日公布,前四月外幣保單銷量僅新台幣2,028億元,占整體新契約保費的40%左右,比去年前四月衰退16%,同時去年同期外幣保單占新契約保費是51%,今年比率明顯下降。

 

至於外幣傳統型保單,主要是美元利變壽險,今年初因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宣布停售新台幣利變壽險,產生資金排擠效應,加上新台幣兌美元貶值,民眾對於新台幣兌換為美元投保的意願下降,造成前四月外幣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1,398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2%。

 

喜歡儲蓄的台灣人,向來愛用保單存錢,因為保單中途解約不划算,為了不想有所損失,再怎麼樣也會盡量按時繳保費,達到強迫存錢的目標。這幾年則因為外幣儲蓄險保單預定利率比台幣高,又有賺匯差的想像空間,因而成為保險公司的長紅商品。

 

美元保單越買越貴  分批換匯可解

 

以30歲女性,2012年購買1張10年期、壽險保額10萬美元的保單為例,年繳保費約是1萬3040美元,依當時匯價,換算保費約為39萬元台幣;但若以現在的匯價(6/19日1美元兌台幣匯價為31.34)計算,保費要繳41.6萬元台幣,足足貴了2.6萬元。這是因為美元保單繳費及還款,皆是以美元做為支付貨幣,投資人要自行承擔匯率風險。

 

專家提到,保單是長年期契約,僅能靠分批換匯來降低匯率損失的風險,現在想購買美元保單的族群,仍要回歸個人需求面,若只是為了存錢,該思考若到期時匯率有所損失,自己能否承受。美元保單還是適合對美元有實質需求的人購買,例如家中有小孩計畫到美國留學,匯出學費是美元,如此才不會承擔匯損。

 

保單到期匯價走跌  保戶可先持有外幣

 

國內保險公司在2011年、2012年陸續推出澳幣計價保單,當時宣告利率有5%以上,高過美元保單,掀起一陣搶購潮。由於保單多為6至7年繳費,繳費期間雖然保費越繳越便宜,但保戶也不禁擔心:如今面臨保單陸續到期了,澳幣匯價仍走跌該如何是好?

 

外匯專家李其展認為,從歷史經驗來觀察的話,除非澳洲能有其他利多來扭轉市場的降息預期,否則在持續拉開澳幣與美元間利差的環境下,從現在到年底前應該都還會走貶值趨勢,能守住不破底就算是相當強勁的表現了。初期布局還是從可投資外幣的資產中,規劃5%~10%的低比例嘗試摸底看看即可,畢竟現在還是偏空格局,要馬上逆轉走揚,仍需要話題面的利多帶動。

 

專家建議,保戶可以考慮其他澳幣投資管道賺回匯價,如銀行的雙元雙幣商品,或者考慮澳幣計價基金,將匯價賺回。澳幣、美元保單在台灣一直相當熱銷,但也常因匯率波動而幾家歡樂幾家愁,要釐清的是,保單並非定存,由於需持有一段較長時間,因此就算看到匯率上漲,也不能立即賣掉賺匯差,買外幣保單最好回歸實質需求,才不會因匯損而虧本。

 

 

理財工具推薦

    • 4500萬專屬加開獎金等你拿

    悠遊卡/一卡通/iCash歸戶自動同步

    • 比官方更官方,最清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