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保險

儲蓄險只適合錢很多的人!想買儲蓄險?你懂預定利率、宣告利率和內部報酬率嗎?

An awesome picture

很多人買儲蓄險,是覺得比定存好,但大多數的儲蓄險不但報酬率比定存差,風險卻比定存高了許多,可是因為不懂、不知道怎麼比較,所以就被騙了。不要不肯承認自己蠢,被騙就是被騙,下次不要再被騙就好了。不然你說說,預定利率、宣告利率和內部報酬率,你分得清楚嗎?

預定利率是什麼?

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收了保費之後,預計自己可以獲得的投資報酬率,跟保戶能拿到多少給付是兩回事,保險公司沒有說自己賺了一百萬就要分給你一百萬。

預定利率會影響的是保戶要繳的保費,預定利率越高,也就是保險公司認為自己可以透過投資賺到比較多的錢,自然就可以收少一點的保費,但保費還有許多其他影響因素,預定利率只是其中一項而已。

宣告利率是什麼?

宣告利率是保險公司定期公告自己實際上可以獲得的投資報酬率,跟預定利率不同,當然也與保戶能拿到多少給付有所落差。如下圖:

但是宣告利率是會不斷隨著市場的情況而調整的,像是上面看到的是2019年10月最新的宣告利率,可是在2019年1月的宣告利率是:

有沒有發現已經調降了很多?而且宣告利率也不是實際可以拿到的報酬率。一般來說,利變型保單才會比較需要參考宣告利率,如上圖所示,但並不是宣告利率是3.87%,保戶就可以拿到3.87%。

如果保戶拿的報酬是「保單價值準備金」那麼就是宣告利率和前一年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去計算,如果提前解約的話,還要先扣除解約金,解約金可能高達20%,保戶不見得能獲利,反而可能虧損。

如果保戶拿到的是「增值回饋金」,那就是用宣告利率減去預定利率,再乘上前一年的保單價值準備金,這才是保戶真正能拿到的「增值回饋金」。

不過不管是哪種保單,其實都可以發現利變型保單在投保的當下,是無法明確知道自己的報酬率是多少的,因為宣告利率會不斷變化。

內部報酬率是什麼?

買儲蓄險的人,其實真正要關心的是內部報酬率,也就是IRR,但是很遺憾的保險公司不公佈,大多數的保險業務員也只會賣卻不會算。

我主張金管會應該強制保單上要寫出IRR,就看金管會是不是敢做這件事情,因為公開透明之後儲蓄險大概都不用賣了,你一看就不會想買。

如果夠勤勞,你可以拿著保單的解約金表或保單價值準備金表,用Excel去計算每一年的內部報酬率。其實也未必要算,可能你一看數字就會發現,怎麼前幾年繳出去的錢竟然比解約可以拿回來的錢還少?如下圖:

是的,中途解約可能會賠很多錢,不要以為「儲蓄險」是穩賺不賠的「儲蓄」,反而要理解,就是透過這樣的機制去逼你強迫儲蓄,而且報酬率也不一定比定存利率高,像是上圖的保單,繳費6年,到第6年的保單現金價值才稍微高於所繳的保費總和。

年度 內部報酬率
第一年末 -44.46%
第二年末 -24.08%
第三年末 -16.06%
第四年末 -11.75%
第五年末 -9.06%
第六年末 0.69%

儲蓄險只適合錢很多的人

保險其實是為了處理生活中的財務風險,例如生病了卻沒有足夠的醫療費,保險可以幫得上忙,發生車禍而造成對方的財務損失,保險也可以幫得上忙。

但是,購買儲蓄險的人如果是因為自己很難存得下錢,所以希望透過儲蓄險來強迫儲蓄,既然存不到錢,不但無法處理生活中的財務風險,甚至還會讓儲蓄險變成了自己的財務風險,因為這些人就是存不下錢,所以很有可能會繳不出續期的保費,或是必須提前解約來拿到錢處理生活中的緊急狀況,結果反而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看看上圖的第一年,繳了快38.8萬,但是解約只能拿回21.5萬。

要記得,儲蓄險其實是給錢很多的人用的,因為錢很多的人不會臨時需要用錢而不得不解約承受很大的虧損,反而儲蓄險只是多元資產配置的一小部份,分散風險以外還有節稅的功能,節稅所帶來的報酬率可能還比保險本身的報酬率高。

錢少的人,無論是收入的現金流小,或是可動用的資產規模小,其實都不應該使用儲蓄險這種工具,反而會增加自己的財務風險。

 

 

這篇文章 【保險】買儲蓄險之前,先來搞懂預定利率、宣告利率和內部報酬率! 最早出現於 台灣ETF投資學院

理財工具推薦

    • 4500萬專屬加開獎金等你拿

    悠遊卡/一卡通/iCash歸戶自動同步

    • 比官方更官方,最清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