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輕理財

抗焦慮處方:加法投資+減法生活

An awesome picture


當賺錢能力追不上花錢速度,財務焦慮就會節節上升。抗焦慮的解藥其實很簡單,靠輕鬆的「加法投資」穩定增加現金流入、靠智慧的「減法生活」穩定降低現金流出。

台灣有高達98% 的上班族會感到不同程度的財務焦慮,只有2% 完全沒有財務焦慮。財務焦慮一定是因為錢不夠嗎?越有錢、就會越幸福嗎?人均GDP只有台灣二十六分之一的不丹,國民幸福指數卻是全球第一。

不丹的國策,都是以國民幸福為優先,我們無法寄望政府師法不丹的幸福方程式,但是從不丹的經驗可以知道,減輕財務焦慮不只是靠拼命增加財富,要有一套簡單的方程式,去解決複雜的財務焦慮。

這個方程式就是1個「加法」與1個「減法」,「加法」是指靠簡單投資穩定增加收入;「減法」是指靠簡單生活逐步減少日常開銷。一方面讓現金流入增加,另一方面讓現金流出減少,一加一減之後,才能徹底改善財務焦慮。

3個最輕鬆的加法投資術

花旗投顧副總經理王進彰指出,台灣上班族財務焦慮的最大癥結是「沒有穩定的薪資成長」,因此很難進行中長期的財務規畫,有的人只好仰賴投資改善收入。

但是政大財管系教授周行一表示,想靠投資增加收入、減輕焦慮,前提是方法要盡量簡單輕鬆,不用花太多時間操作,因為若太過複雜或困難,反而會增加焦慮感;簡單投資的真義是,把省下來的時間拿來增加個人附加價值,才能同時投資財富與投資自己。

投資術1 全球型基金
做好股債配置


如果每年追蹤全球各資產類別或各區域的漲跌幅排行榜,可以發現到,前1年的榜首、第2年往往吊車尾,一般上班族根本無力掌握,與其每年費心追逐最會漲的資產或區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全球型基金「投資全世界」。

投資全世界也要選擇最沒有焦慮的方式。富蘭克林投顧試算近20年的各類世界指數,可以發現全押股票型基金年化報酬率有9% 多,但是進一步檢視這段期間的5年循環報酬率,最慘的情況是虧損近3成,不但無法改善收入,反而增加焦慮,就不符合輕鬆投資的要求。

但若增加債券基金比例,可發現隨著債券比例逐步拉高、虧損比例明顯下降,且平均年化報酬率與全押股票型基金的績效差異不大。當債券與股票比例相當時,年化報酬率仍有7%,更重要的是,最差情況下的組合績效仍維持正報酬,符合「股神」華倫‧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最信奉的投資真理──不要賠錢。在不賠錢的前提下,又能穩定增加財富,才是最無焦慮的投資方法。

就以年化報酬率7.2% 的投資組合為例,將資金按2242比例,投資全球股票、全球新興股票、全球債券及貨幣市場等數種類別的優質基金,就有機會穩定複製出類似的績效。

投資術2 台灣50
投資最熟悉的台股


投資全球新興市場時,不要忽略我們最熟悉的台股。但是台股上千檔,鑽研越多焦慮可能也越高,周行一推薦的簡單方法就是買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代號0050,簡稱台灣50,是台灣第1檔、也是規模最大的ETF)。

以5月13日收盤價62元為例,用6萬2,000元買進1張台灣50,等於同時買到台股50檔市值最大的上市股票。企業競爭力越強、市值才會越高,只要全球景氣長線向上,這些企業最有機會跟著全球景氣賺錢。但是要怎麼買,才能創造較優的報酬呢?

寶來投信指數投資中心執行長黃昭棠實證3種操作模式,分別是每3個月買1張、7500點以上空手策略及6500點以上空手策略,若從掛牌以來績效計算,含股利報酬依序為33%、27%、14%,3種方式比較下來,機械化定期買進的表現最優,如果將歷年配息再滾入買進的話,報酬會更理想。

擁有CFP(理財規畫顧問)證照的聯合財信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黃柏仁,就是採取機械化方式每月買進1張台灣50。曾在華爾街任職過的黃柏仁認為,「大多數人不曾創業,也缺乏財務背景更不會算機率,怎麼會懂得計算公司的股票價值?」與其冒險投資單一個股,不如分散風險,投資50家最有競爭力的公司。

分散股票的集中風險後,再採取定期方式買進,等於又分散時間集中的風險。黃柏仁提醒,紀律化投資的關鍵是,不要時時關心價格與短期報酬,「否則不是嫌貴買不下手,就是手癢想賣掉。」只要投資的時間夠長,「50家最有競爭力的公司,一定能創造比台灣經濟成長率更優的平均報酬。」黃柏仁至今已經累積約120張的部位。

投資術3 定期定額
賺趨勢產業或商品


黃柏仁非常有紀律的定期投資台灣50,但是他也保留若干資金自己操作,因為人性很難完全交出投資主權,反人性的策略不易持久。少部分的資金該投資什麼,才能穩定增加財富、減少焦慮?

根據此次調查結果,72% 上班族最焦慮「薪水追不上物價」,通膨是主要焦慮來源。資本市場有一句箴言:不要跟趨勢為敵,打不過通膨,就讓通膨趨勢幫你賺錢。金融海嘯以來,原油現貨價最多曾大漲2倍多,如果投資天然資源股票基金,近2年的平均漲幅約1倍,報酬最優的基金更有170% 的表現,投資符合趨勢的基金,反而成為通膨受惠者。

外資個人銀行主管黃泓錤指出,「找出正確趨勢,定期分批買進,才是投資王道」。因為正在多頭趨勢的特定產業或是商品,波動性高,只有具備專業判斷的投資人才能用波段投資獲利,一般人還是以定期定額為宜。

黃泓錤分析,未來3年符合趨勢的標的主要有3類:新興亞洲、農糧、貴金屬,由於貴金屬波動更大,法人勝算較高,他建議若是自己操作,可以優先選擇新興亞洲與農糧基金。

3種態度、減法過生活

國內食品龍頭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曾指出,台灣很多原物料都是靠進口,沒有任何一項是台灣政府能夠掌控的,政府努力「凍漲」,只是延後問題發生的時間,政府有義務告訴民眾,「時代變了,生活模式要改變,生活應該回歸平淡一點,少吃一點、少用一點。」

其實物價漲跌、通膨通縮都是景氣常態,不管有沒有通膨壓力,簡單平淡的生活模式,才是幸福
王道。不丹人的幸福根源,是因為政府不追逐傳統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而是以GNH(國家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做為發展指標,這項指標重視量化、也重視質化。

根據《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這本書中的分析,當人均所得超過1萬5,000美元後, 生活滿意度就會和經濟增長率幾乎完全無關。2010年台灣的人均所得為1萬6,432美元,早已超過基本衣食需求的標準,但是上班族的焦慮感仍然很深,永遠感覺錢不夠用,除了前述的輕鬆投資法外,還要搭配3種簡單生活的態度。

態度1 追求快樂
不要被新奇感綁架


Maggie 進社會第3年時,村上隆為 LV 設計了一款很轟動的「櫻桃包」,她抱著這款花了將近2個月薪水買到的包包說,「我的人生很滿足了」。接下來5年,Maggie 的衣櫃又陸續增加了名牌的「機車包」、「鎖頭包」、「托特包」。

《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指出,「很多消費者的焦慮感,是來自於不斷追求新奇感」。追完iPod 再追iPhone ;追完iPhone 又追iPad,一直「i」不完的結果,肥了企業的股價、瘦了消費者的荷包。回想一下當年擁有第1台單車、第1支手機、第1個名牌包時最單純的快樂,當我們逐漸淡忘當初單純的快樂時,為了追逐新奇感而不斷增加的消費,換到的快樂邊際效益就會越來越少、焦慮感當然會越來越高。

態度2 肯定自我
不要跟富人比闊


上海一位粉領族艾菲說,「不是我們一定要追名牌貨,如果不用名牌貨,別人就會認為你的收入是不是不行啊?」只有名牌才能彰顯自己的身價與內涵嗎?巴菲特至今仍住在50多年前買的老宅,不用手機、居家最常穿的是1件V領舊毛衣,但是誰會認為巴菲特的收入「不行」呢?

巴菲特堅持過簡單的生活,不把錢浪費在不必要的東西上,因為他說:「這是你自己的人生,為什麼要受別人的想法左右?」巴菲特之流的富人,已經不把錢花在買名牌貨,而是去買名牌貨的公司,這是他們能夠不斷拉大與一般世人財富差距的主因。

態度3 聰明過活
換個方式享受生活


簡單生活不等於縮衣節食,而是用更smart 的方式、用性價比角度,獲得一樣的享受。譬如40吋液晶電視剛上市時要價7、8萬元,現在2萬元就能搬回家;印度7天旅遊行程,旺季團費6、7萬元,淡季時只要2、3萬元,加拿大旺季團費約10萬元,冬天淡季打對折,懂得選擇淡季快結束、惡劣氣候影響減輕時出遊,就能用優惠價格享受一趟愉快的國外之旅。

同樣的,在台灣假日出遊,風景名勝區的景觀餐廳總是大排長龍,服務品質打折扣,而且全家大啖一餐的代價不低。但是場景拉到不丹,一家老小圍坐在織毯上,面對壯闊的山谷開懷野餐,用最少的金錢、一樣能享受到絕景饗宴,而且不用擔心服務員的催促暗示。

你有多久沒有跟家人來一場山林野宴了呢?減壓的方法之一,就是開始跟不丹人學習減法過生活。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1年6月號第45期

理財工具推薦

    • 時下最夯最好用的階梯式存錢法

    • 一年輕鬆存出$68,900

    • 每週準時提醒,存錢不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