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發現大腸癌治療效果佳
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皆高於美國,讓人膽顫心驚,其實大腸癌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極佳,定期透過糞便潛血篩檢或大腸內視鏡檢查,就能準確掌握自己的腸道健康,遠離大腸癌。
60多歲已退休的救護車司機,4個月前得知糞便潛血篩檢報告異常卻不予理會,近日因肚脹不適急診,卻已是大腸癌第3期……
大腸癌有多可怕?除了它是這幾年國人10大主要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3名外,根據衛生署國健局6月公布最新癌症發生人數及排名,2009年罹患癌症人數較前1年增加7千多人,增加最多的是大腸癌,多出將近1500人。更讓人吃驚的是,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竟高於美國1.4倍,死亡率也是美國的1.7倍。
國人對大腸癌其實並不陌生,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夫人陳萬水7月底才因大腸癌辭世,藝人楊烈、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劇場鬼才李國修及Makiyo的媽媽,也都深受大腸癌所苦,資深藝人康丁發現大腸癌時已是末期,與病魔奮戰2個月就不幸辭世。
第1關先做糞便篩檢
康聯預防醫學日前針對近1萬2千名北部地區健檢顧客進行統計分析,發現一般人對大腸內視鏡檢查有所顧慮,僅4成民眾願意自費作該項檢查。女性檢查出大腸直腸息肉發生率為19.34%,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而男性篩檢的發生率為25.61%,屬於大腸直腸息肉好發族群,年齡則集中在40歲以上。
因此,康聯預防醫學內視鏡室主任林姿伶建議,一般民眾40歲以後,不論是利用國健局糞便潛血篩檢(50~69歲每2年免費檢查1次)或是自費作大腸鏡,都應進行相關檢測,以確保腸道的健康。
由於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息肉癌化所造成,如能早期發現予以切除,就能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根據國健局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也就是大腸癌的前身;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患者,可見後續追蹤檢查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