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看完這故事,你將比立委、記者還清楚
什麼?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可能出現資金週轉問題! 這則引起投資人熱議的「立委質詢金管會官員的報導,」其實語嫣不詳。因此請讀者看以下的故事,或許就可以知道,目標到期債券基金這個產品的實際情況。
A銀行(或保險公司)跟B基金公司決定推出一檔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根據法令規定,資產的6成以上必須投資於【投資等級債券】,例如政府公債,投資等級公司債,年化配息率從2~4%不等,剩下的不高過4成可以投資於【非投資等級債券】,例如高收益債、當地貨幣計價企業債等,年化配息率可以有6%以上。簡言之,在非投資等級債不能高於4成規定的基礎上,由基金公司自主研發產品。
B公司考慮保險公司客戶或銀行定存戶多屬於保守性投資人,設計出一檔年化配息率2~3%左右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即投資標的多為投資成熟國家政府公債或投資等級企業債,風險相對低。沒想到,卻不被被保險公司/銀行以及投資人接受,理由是:希望配息率高一些,最好能夠有5%以上,這樣才具吸引力。
於是B公司為了要符合法規規定以及業者、投資人的期待,決定將7成投資標的鎖定為一樣具投資等級的新興市場主權債、部分的新興市場企業債,剩下的3成就追求較高配息率標的,例如高收益債、類主權債,企業債等,至於是美元計價或當地貨幣計價,就看產品的設計而定。經過這樣的調整,年化配息率可以達到5%以上,保險公司/銀行與客戶都很開心地接受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個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情況:
1、新興市場債券最大的風險是匯率。
匯率的風險有2個,一個是經理人買什麼計價幣別,一個是投資人買什麼計價幣別。前主者例如經理人要買墨西哥主權債(政府公債),他必須先把資金換成墨西哥貨幣(披索),領到的息也是披索計價,然後再把領到的息轉成該基金的計價幣別,例如美元。去年以來至今,美元相當強勢,新興市場貨幣東倒西歪,匯損吃掉很多的獲利,這是其一;經理人若為了降低匯率風險從事避險操作,會有額外成本,這是其二。後者是投資人是買進美元計價、台幣計價或南非幣計價的基金等,這是經理人把基金資產、配息轉換成這個計價幣別給投資人,這是其三。
若這檔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以美元計價主權債為主,且投資人買的是美元計價幣別,匯率風險相對低,但若投資人買的是南非幣計價、台幣計價、澳幣計價、或人民幣計價的基金,很可能因為匯損或避險成本吃掉債券收益,此時投資人看到的基金績效可能不好,或是配息不如預期。
2.銀行或保險公司銷售時,為了吸引投資人,用了這檔商品跟定存一樣的概念行銷,暗示或明示可以保本(保本其實是目標但不保證),或者投資人看到「目標到期」誤以為是保本, 結果發現基金報酬率為負,或者配息率並不如預期。
以上的問題,正是今年年初某家銀行財富管理處理大量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客訴的主要原因,該財富管理主管表示,這樣的金融商品存在一些問題,投資人要一個配息率高又能保本的商品,而業者為了滿足投資人,設計出一個高配息但風險可能不低的產品,卻又在銷售上讓投資人有錯誤預期。
投資人的問題是:明知道高報酬/高配息通常存在著高風險,卻希望能有高配息又保本的商品,而且相信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是這樣的商品。
業者的問題是:明知道高報酬/高配息通常存在著高風險,卻還讓希望保本的客戶以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可以保本,然後領比銀行定存高的利息。
(至於新聞報導中提到的資金週轉,本文作者其實也不懂這位立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