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熱銷金融商品 該不該買?
投資人最愛美元計價、月配息、保本
美國升息、美元升值,高息、匯差兩頭賺吸睛;
抗波動、穩定收益,保本、月配息訴求動人。
引爆今年來目標到期債券基金、
投資型保單、大額美元保單、美元定存熱銷,
退休族更捧著大筆現金搶進。
其實,投資一定有風險,購買商品也有成本,
更應避開變化難測的匯率風險,
從整體資產配置、個人需求著手,
不一味跟著搶進熱門商品,
才不會承擔較高風險,
甚至影響退休金準備。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 沉得住氣再買
產品介紹:
2016年施羅德推出國內第1檔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後,短短2年時間,整體資產規模由39億元成長到今年7月的807.6億元,引起金管會關注,被列入專案金檢項目。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在成立時就會預設一個到期日,市場上以4年期和6年期居多,基金募集期間供投資人購買,募集完畢後不再接受新申購,希望投資人買進後能持有至到期日,投資期間固定領息(為主要收益來源),到期後拿回本金,基金解散。
景順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王紹宇表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投資組合以信用評等BBB以上的投資等級債為主,相對高收益債券算是較穩健的投資。國內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多半投資新興市場,王紹宇解釋,主因是歐美等成熟國家利率較低,此外,新興市場債券流動性較低,也符合持有4年或6年的投資目標,可藉由低效率市場賺取多一點的超額溢酬。
主要風險:
投資債券主要風險是違約風險,其次是利率變動及升息時跌價損失。王紹宇指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持有到期的特性,某種程度就能降低利率及價格波動的風險,但即使投資組合以投資等級債為主,還是不能掛保證不會發生違約事件,不過卻有業者銷售時,以「持有到期後返還債券面額」的特性,誤導投資人認為這類商品可以保本、保息。
理財教母林奇芬提醒,若投資人用台幣買進以美元或不同幣別計價的基金,又多一個匯率轉換風險,且中途贖回會被基金公司收取約2%的提前贖回費用,主因是除了造成經理人操作困擾,王紹宇強調,費用是要補償還留在組合中的投資人。
投資建議:
市場上有不同年期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王紹宇建議,可根據資金運用需求挑選,預期4年後會用到這筆錢,就不要買6年期商品,以免提前贖回要多付費用。幣別選擇方面,由於匯率變動難以預測,不想承擔過多不必要波動,以美元為優先選擇。林奇芬則建議,沉不住氣、會在基金淨值波動時想轉換操作的投資人,不如直接買其他類型的債券基金。
透過投資型保單買 發揮雙重效益
產品介紹:
有業者預估,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投資型保單,今年上半年可望銷售達500億元,以台灣人壽為例,上半年推出2張這類型保單,總銷售金額逼近200億元,光是8月份,就同時有台壽、合庫、三商美邦等壽險公司,陸續推出新保單。
台灣人壽商品二部副總經理黃文章表示,金融海嘯後國人較有風險意識,加上年金改革帶動退休理財需求,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固定領息、持有到期可拿回本金(無違約情況下)的穩健特性,吸引不少45~60歲的人購買。
有人認為,透過投資型保單購買目標到期債券基金,除了基金公司,還要多付一筆費用給壽險公司,等於被扒了2層皮。
黃文章強調,投資型保單的壽險費用相對傳統壽險低很多,加上連結的是6年期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收益會比3年期、4年期高,可發揮1加1大於2的效益,而市場新推出的保單,除了壽險外,還多了年金型可選擇,更符合退休規劃的理財需求。
主要風險:
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投資型保單,除了基金公司平均每年約1%的管理費外,壽險公司首年會收取3.5%~4%的保險費用,每月還會從帳戶價值扣除一筆保險成本費用,購買前應先了解總成本費用是多少。
風險部分,這類保單以美元及人民幣計價為主,以台幣購買會產生匯率風險,同時得考量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本身的違約、利率、價格波動等風險。
此外,中途提前贖回,除了基金公司2%費用外,保險公司會另外收取費用﹙後收型﹚。目標到期債基金目的是希望投資人能持有至到期,以投信業者相關基金規模變化來看,中途贖回的基金投資人不少,黃文章表示,相對而言,透過保單購買的人較有長期持有的準備,截至目前除了有緊急資金需求外,少有人提前解約。
投資建議:想投資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又缺乏操作紀律的人,林奇芬建議,透過投資型保單購買較有約束力,因為通常大家買儲蓄險一放6年不是難事。安睿宏觀理財規劃顧問李雅菁則提醒,從退休理財需要長期規劃的角度來看,可以思考一個問題:自己是否有能力每6年重新找到一個適合退休理財的商品。
全文未完,看更多請見《Money錢》2018年9月號第1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