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保險

買儲蓄險 不如定存+定期壽險

An awesome picture

保險最怕買錯、買貴

低利環境下,儲蓄險成為市場主流,但保戶在追求高利率的同時,卻忽略了儲蓄險「低保障、高保費」的特性,以致買到不適合自己的保單。若想要儲蓄又能兼顧人身保障,應該怎麼做?

受利率低迷影響,近幾年儲蓄險成為保險市場的當紅炸子雞,即使過去金管會修正儲蓄險的佣金制度,或者因為風險考量,在2017年時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導致保費變貴,仍然沒有改變儲蓄險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儲蓄險究竟有多夯?從保發中心數字就能看出。今年6月保發中心公布國人投保商業保險投保率為246.04%,比2016年的240.35%增加5.69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國人平均擁有2.46張以上的保單。

年花14萬買保單  
利變型商品占一半


若從投保金額來看,2017年「台灣人保費平均支出」已達15萬1,750元,扣除產險平均支出6,648元後,剩餘14萬5,102元購買壽險。至於買了哪些保單?根據保發中心數字統計,去年壽險商業保險前5名依序是利變型壽險、投資型年金、投資型壽險、傳統壽險及利變型年金。

當中利變型壽險占了49.3 %,利變型年金則為6.6%,兩者相加已經超過50%,意即近年國人購買保險,有一半的錢是花在利變型商品上。而實際上,利變型商品就是高保費、低保障的儲蓄險。

分析儲蓄險長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因為市場低利率,大家想找略高於定存的收益;第二則是銷售方式。因為「到期保本」的特色,與定存性質「相似」,常被第一線業務人員拿來與定存比較,銷售話術推波助瀾下,更增長銷售業績,但事實上兩者大不相同。

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儲蓄險繳費期解約會有重大損失。以某壽險公司利變型終身保單為例,繳費2年,年繳100萬元保費,即使計入高保費優惠及自動轉帳折扣後,保費降至98.7萬元,但在繳費前2年內解約,第1年只能拿回65萬元,繳費2次、累計共繳197萬元,解約只能拿回139萬元。

仔細算算,若不幸第1年就解約,本金會虧損34%,對投資人來說,與買到地雷股無異。但若是將錢存到銀行做定存,隨時解約,頂多只是利息打8折,本金絕不會有虧損。


全文未完,看更多請見《Money錢》2018年10月號第133期


加入Money錢官方Line@ 掌握投資、理財、保險最新資訊


延伸閱讀
3種有效儲蓄法 存錢很簡單
4步驟存百萬 花多久時間由你決定!
5步驟 算出醫療保障夠不夠!

理財工具推薦

    • 4500萬專屬加開獎金等你拿

    悠遊卡/一卡通/iCash歸戶自動同步

    • 比官方更官方,最清爽APP